bannerbannerbanner

wenzhang shuji wenxue time

 蔡日初先生  医学文章

    
----------  “ 病根”与“治病求本 ----------


病根”与“治病求本”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作者:蔡日初


   在 临床中,一些病友常咨询与提问说:医生,我得的是什么病?我的病根是什么?我平时要注意什么等等。实际上,病友提出的这类问题对于中医来说,就是追其根、 究其本的“追根究本”与“治病求本”的大问题了。

  认知与理解疾病的“根”与“本”与“治病求 本”,对于医生与病人来说都是 十分重要的。如果医生不能“追根究本”与“治病求本”,就会如坠烟 海,抓不住主要、分不清主次,就会跟 着患者的感觉走、被患者的疾病牵着鼻子跑,成为“头痛医痛,脚痛医脚”的糊涂医生。同样,尚若患者对于自已的疾 病没有一个 “根本”的认识,就会坠入求医问药的迷茫大海,陷入乱投医、滥服药、盲目进补与食疗的漫长迷途之中。这种迷茫于 疾病 “根本”认知的患病人群,常见于一些慢性病与疑难杂症患者。
  那么,疾病的“根”与“本”与“治病求本 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?《说文解 字》说: “木下曰本。”又说:“根,木株也。”现代汉语中
"根”则意指树根,因此, “根”与“本”古今合意就出现了意义相同的“根 本”— —树根。这样,中医“治病求本”的含意就不言而喻地在其中了。
  
  在中医学中,“本”与“标”是相对的。对于人体疾病来说, “本”就是疾病 的 “病因”,“标”就是疾病的“症状
;如果再换一种方式说就是:本=病因、病 根、树根,标=症状、树枝、树叶、果实。因此,“治病求本”就是要辩准、找准疾病的病因、病根、树根,而不要被 表现在外的众多症 状、树枝、树叶、树的果实迷惑住了。如果医患都能遵循中医的“治病求本”,那么,对于我们健康与疾病的大问题就 能收到事半功倍与 纲举目张之效,否则就会误入歧途。
  
  疾病的“根本”与“治病求本”对于患者来说,它究竟意谓着什么或 提示着什么呢?它应该对患者有如下的重要提示:
    提示一,你对于你所患疾病的“病根”与“症状”(树根与枝、叶、果) 的关系,以及“根深”与“叶茂”的这种关系颠倒了没有?
    提示二,你从头到脚有众多的症状或痛楚,西医也诊断证明你有多种个疾病,但是你的哪种病痛与症状是主要的,你的哪一种疾病是起主导作用的,这个 “主”与“次”的问题你分辩清楚了没有?
    提示三,如果患者将自已的病根与症状、疾病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颠倒了或模糊不清,患者就很容易走上如下就医服药的迷途:一是乱投医,即患者有多少 症状与病名,就可能求医于多少个相应的医院与科室;二是滥吃药,就是患者根据自已众多的疾病与症状,自以为是地自购相应的多种药物服用;三是乱进食,就是 一些患者根据自已的身体状况与疾病,长期地进行某种“食疗”或“药膳
;、“酒膳 ”之类调养或进补。这样,就意谓着患者已踏入乱投医——滥服药— —乱进食的漫长就医、服药 与食疗的迷途之中了。
  
  上述乱投医、滥服药、乱进食的治病行为有什么为害呢?其为害有三:一是乱投医与滥服药,或同时服用两个不同专科开的中药方,就会造成不同中药性味之间 的矛盾与冲突,这不但对疾病无益,对身体也可能带来一定的伤害;二是在对自已疾病“根与枝”认知颠倒的情况下, 去道听途说或自以 为是地长期服用某些中成药或偏方,其效果不但不理想,还可能影响脏器之间的失调与不适,并加重自已的疾病;三是“药食同源
;,长 期地服用一些有背于自已疾病病因与病性的“食疗”或“药膳”等,对自 已的身体不仅无补,反而因为食性的 寒热等的不同而影响身体的健康。
  
  总之,“治病求本”对于一个医生来说,就是要摸准病因、病位、病性,透过现象看本质并对症下药;对于一个患 者来说,就是不要乱投医、滥服药、乱进食,避免走上投医问药与不合理饮食的迷途之路。
  
  以下例举一个案例,以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有所帮助。我曾接诊了这样的一位中年男性患者:主诉大便不好十余年,粘液样便,每日大便5~7次,且排便不畅 或困难,肛坠感,并伴有严重失眠、头昏头痛、脘腹胀满、腰膝酸软、皮肤搔痒、情绪焦虑或低落、或盗汗等症。详询其症时,他另有小便不畅和时有分液物溢出, 反复口舌糜烂多年,慢性咳喘病十多年。在院外曾诊为“慢性结肠炎”、“慢性胃炎
、“复发 性口腔溃疡”、“慢性支气管炎”、“慢性前列腺炎;以及“失眠” 与 “抑郁症” 等。问其诊治经过并查其病历发现,他的病史有多长、诊治的时间就有多久,其疾病有多少个、诊治的相应专科就有几多。其中的中医处方用药也是各有招数,你清 我补、彼涩此泻、互为矛盾。患者也自认为身体虚,常进食一些荤腥滋补之类食物。审其病因,这个患者的主要因机不过是“湿热;二 字,“湿热”就是他诸多症病的“根”与“藤 ”,如此众多的症病不过是一棵树上 结的四、五个果,一根藤上结的六、七个瓜,抓住了这个“湿热”的“根与“藤 ”,就是抓住了它的主要病机,那就“纲举目张”了,就会收到治其“湿 热”的“ 因”而愈它病、治其“湿热”的“本”而愈它症之 效,其附带的诸多“瓜 ”与“果”自然会随之而愈。这个患,以“肠胃“;为主,以“湿热 ”为治,随证缓调,并嘱其饮食禁忌,调治约月余,随着大便的好转,体质的增强,形神的互持,患者的小便分泌物、皮肤搔痒、口疮、失眠 与心烦等 症均有明显的好转。

  实际上,上述类似这样的病例在临床上是随时可见的。因此,对于患者来说,如果能对自已复杂疾病的病因、病根或体质类型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,就能避免乱 投医——滥服药——乱进食的盲目医治行为,避免急功近利;如果患者对 自已复杂疾病的病因、病根不清,或 对自已的体质类型与疾病的主次不分,那就要首先进行医学咨询,并进行合理的治疗与调治。如果医患合作,都能遵循“病根
与 “治病求本”,即使是患者患有某些难治疾病,仍然是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的。  

本文是 蔡日初 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。

返回上一页

bannerbannerbann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