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nnerbannerbanner

wenzhang shuji wenxue time

 蔡日初先生  医学文章

    
----------  《舌尖上的中国》与“食药同源”(二)--《诗经》民歌与食药同源  ----------



   

《舌尖上的中国》与“食药同源”(二)--《诗经》民歌与食药同源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作者:蔡日初

  
  二、《诗经》民歌与食药同源

   如果说,中国史前农耕文明及其食药一体文化,不过是华夏民族代代相传的一些远古神话传说,只能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那么,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收集于民间 及士人而完成的第一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——《诗经》,则真实而系统地再现了远古“农耕文明”与 “食药一体”的古风古貌。犹其是收集于民间并反映当时各国民俗风情的土风歌谣——《国风》,其 “农耕”与“食药一体”的文化特性,就显露得格外突出。
   《国风》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,它反映了当时15国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。《国风》的创作者们,他们在生活实践中,常常借助自然界的某些草木、鱼虫、禽 兽等作为物象,用以起兴或比喻,以抒发与倾诉她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思忧与悲伤,期盼与欢乐等情感。不过,在15《国风》中,借助草木花果为物象的歌谣,显得 更为突出,有的以草木花果为诗题、有的在劳动采摘中吟咏而出、亦或在思慕忧怨中借以为喻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类草木花果不仅是当时的可食植物,而且也是后来 载于中药《本草》中的常用药物。如果按照15《国风》顺序收集罗列这类植物,其中既可食又是药的植物大致有(注:括号外为诗经中植物名,括号内为中药 名):

   荇菜(莕菜,又名浮萍,为上古美食,全草可人药,药用出自《唐本草》);葛(葛根,淀粉可食,药用载《神农本草经》);卷耳(苍耳子,嫩苗可食,药用载 《唐本草》等);蘩(白蒿,根茎皆可食,古代列为嘉蔬,药用载《本经》);蕨(蕨菜,又叫拳头菜,药用载《本草拾遗》);薇(巢菜,又名野豌豆,药用载 《本草纲目》);苹(四叶菜,又名田字草、破铜钱,药用载《本草纲目》);甘棠(棠梨,又名野梨,根叶药用),梅(梅子,乌梅类,乌梅丸载于《伤寒 论》);葑(蔓菁,又名诸葛菜、大头菜等,药用载《医林纂要》等);菲(萝卜,又名莱菔,其子名为莱菔子,药用载《本草纲目》);荼、苦(苦菜、败酱草 类:嫩根和叶可食用,药用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);荠(荠菜,又名地菜、地地菜,可食用的野菜,药用载于《药性论》);榛(榛子,又称山板栗、尖栗,似栗而 小味美,药用载于《开宝本草》)。

   其它与中药有关的植物还有:芣苡(车前草、车前子)、茨(蒺藜)、茹藘(茜草)、苓(甘草)、蝱(贝母)、蓷(益母草)、藚(泽泻)、葽(远志)、谖草 (萱草,忘忧草)、蔹(白蔹)、唐(菟丝子)、竹(萹蓄)、堇(乌头或附子)、荑(白茅、白茅根)、桑、葚(桑叶、桑葚)、木瓜(番木瓜)、木桃(桃子、 桃仁)、木李(李子、李仁)、棘(酸枣树、酸枣仁)、椒(花椒)、郁(郁李、郁李仁)等等。如果将《诗经》中的《风》、《雅》、《颂》三部诗篇全都纳入视 野,并将所有的动植物作为统计对象,那么,《诗经》不仅是中国最早第一部诗歌总集,它还应该是中国最早的第一部“食药本草”。

 

   有人说,诗经是“饥者歌其食,劳者歌其事”。当然,在诗经中还有寒者歌其衣、思妇歌其夫、子歌其母、母歌其子等的无所不歌。不 过,在《国风》诗歌中,以“饥者歌其食”并辛劳而作,即为了“食”而“采”的 重叠咏唱诗歌形式,显得格外突出,给人以深刻的应象与启迪。也就是说,在上述亦食亦药的许多植物中,《国风》中常以“采”的动词 与动作行为出现,例如:

   荇菜(左右采之)、葛(彼采葛兮)、卷耳(采采卷耳)、芣苡(采采芣苡)、蘩(于以采蘩)、苹(于以采苹)、葑、菲(采葑采菲)、棠(爰采唐矣)、莫(言 采其莫)、桑(言采其桑)、藚(言采其藚)、苓(采苓采苓)、苦(采苦采苦)等等。此外,《国风》中还有“伐(砍)”、 “ 刈(割)”、“束(捆)”等行为动词。这类为“食”而“采”的劳 动行为创作方式,它既是农耕民族“民以食为天”的辛勤劳作与历史传承,它又何不是神农氏“采尝百草而有医药 ”的远古行为再现呢?

   在吃与穿的基本生存条件与求诉中,中国先民们在“饥者歌其食”的同时,也时刻不忘“寒者歌其衣”。因 此,在《国风》中,“寒者歌其衣”的诗篇也屡见不鲜。例如,在诗经《国风》中,“葛”的植物话题最为突 出,仅以“葛”为诗题的有:葛覃(周南)、葛藟、采葛(王风)、葛屦(魏风)、葛生(唐风)。涉及“葛 ”的诗篇有:樛木(周南)、旄丘(邶风)、南山(齐风)。在15《国风》中,就有6国共8篇诗歌提及“葛”,可谓一 枝独秀。一种普通植物的“葛”,为什么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?原来,“葛”不仅是亦食亦药之物,它同时也 是解决人们“穿”的一种植物。据说,在尧、舜、禹时期,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葛藤制麻织布;在周朝时,朝廷在中央已设立 “掌葛”官职,负责征收和掌管葛麻类纺织原材料,而且还有“山农”之葛(织葛布)与“泽农 ”之葛(供食用)的区分(《周礼•地官•掌葛疏》)。在诗经《国风》中,将葛的纤维织成的葛布统称为“絺綌 ”,其“絺”为细葛布,“綌”为粗葛布,还有将葛制的鞋子名为“葛屦 ”等。“葛” 的古老历史与“食药衣”三位一体的价值发现,不过是中华大地一棵普通草木的效用举偶而已,但它所要言说与表达的,却是华夏民族亲 近自然的生存特性与“天人合一”的民族精神。

 

   《国风》中的土风歌谣在吟唱“食”与“衣”的同时,一群欢乐与充满期待的劳动妇女们,还情意深长地唱响 了一首“芣苡”之歌。芣苡,又作芣fú苢yǐ,即中药的“车前子”。这首诗载于《国风 ·周南》之中,全诗以“采采芣苡”为基调,反复吟唱,轻快简约,寓意深长。原文与译文分左右引列如下:

   采采芣苡,薄言采之。(采呀采呀采车前,快快来呀把它采)  

   采采芣苡,薄言有之。(采呀采呀采车前,快快把它采取来)  

   采采芣苡,薄言掇之。(采呀采呀采车前,快快把它摘取来)  

   采采芣苡,薄言捋之。(采呀采呀采车前,快快把它捋取来)  

   采采芣苡,薄言袺之。(采呀采呀采车前,快用衣襟兜取来)  

   采采芣苡,薄言襭之。(采呀采呀采车前,掖紧衣襟装起来)  

   全诗十二句,中间只换了以下六个动词:有(采起来)、掇(duō拾取来)、捋(luō抹下来)、袺(jié兜起来)、襭 (xié装起来)。这六个连续动词,便将妇女们采摘芣苡时的欢乐场面,将采摘芣苡的由少积多的轻快动作,全都刻画而出。有人说,像《芣苡》 这样简单重叠的歌谣,在《诗经》中是绝无仅有的。那么,是什么原因让一群古代妇女,对一个普能的植物如此的情有独钟呢?古今学者给出了多种答案,其中有一 种答案可谓一言中的,那就是——生殖多子说。

   持“生殖多子说”者认为,一是此草与妇女生殖有某种观念上的联系,如车前茎干附满果实而寓有多子多福之寓意;其茎干挺拔直立,上 端较粗,给古人以生殖阳物的崇拜而由此产生的生育期望。二是认为此草有助于受孕的功效,如《毛传》说此草“宜怀任(妊)”。值得 重视的是,后一种的“宜妊”说,基本符合车前子药用历史与临床效用。

   实际上,车前最初是以种子入药的,它始载于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著作《神农本草经》中,至西汉《别录》则并用叶及根。车前子在中医临床中,其实是一种常用药 物,它有清热、利尿,渗湿等功效,常用于小便不利、淋浊带下等症。车前子这类功效,对于育龄妇女因生殖系统或输卵管炎症阻塞不通所致的不妊症来说,当然有 其治疗作用。不仅如此,车前子在现代中医临床中,有些医人还用于转正胎位。值得一提的是,起源于唐代的一个著名方剂,因五种“子 ”药配料而得名的“五子衍宗丸”,其中就有“车前子”。其方的组成为:枸杞子、菟丝子、覆 盆子、五味子、车前子。因用于男子填精补髓,益肾种子,故被誉为“古今种子第一方”。由此可知,正是由于车前子所寓有的文化蕴意 与实用价值,才使得古代妇女们对它充满生殖联想与期待,因而她们总是念念不忘“采采芣苡”,将一首《芣苡》之歌唱得惊天动地、千 古传颂。

   如果说,一部中华《诗经》总集,给我们展示的是远古农耕社会多层面、多角度的许多珍贵信息,那么,15《国风》中以草木植物为题材的“采采 ”之歌,则深情地颂扬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亲近自然、天人合一、亦食亦药、食药同源的永恒话题。



本文是 蔡日初 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。

返回上一页

bannerbannerbann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