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nnerbannerbanner

wenzhang shuji wenxue time

 蔡日初先生  医学文章

    
----------  “形神”与“身心疾病” ----------


“形神”与“身心疾病”

      蔡日初
  
   在日常生活、工作或学习中,人们对自已的困境常以“心身疲惫”、“心身交瘁”、“神形俱疲 ”等加以诉说、形容与概括。然而,这种习以为常的百姓语言,它既道说着中医学关於人体健康与疾病的重要“形神”理 论,同时也言说着现代医学的“身心疾病”。
      
     中医学的“形神”指的又是什么呢? 所谓的“形”就是人的“形体”,所谓的“神”就是人的“精神 ”,即“形神”就是人的“形体”与“精神”的简称。中医学关于人 的“形体”与“精神”的概念与关系,如果从现代医学角度去看,它就是人的“生理 ”与“心理”的互依;如果从哲学角度讲,它就是“物质”与“精神 ”的对立统一;如果从社会学角度而言,它就是中国社会所强调的“物质文明”与“精神文明” 建设的“两手抓”;倘若我们用世俗的语言去道说,那就是一个人的“肉体”与“灵魂 ”或“灵”与“肉”的不可分。
     
    中医学对于人的“形”与“神”的关系认为:“形恃神以立,神须形以存”,即形 体是精神的物质基础,精神是形体的机能表现。这就是说,人首先是以形体物质的形式存在而成为精神的载体,精神则赋予形体物质以生命的活力。因而,人的精神 与形体是不可分离的,这种不可分离的关系,就形成生命人体“形神相亲,表里俱济”的合二为一,两者相互为用、相亲相济与互为依 存,共同维系着人生命体的正常心身机能与健康,形成“形”与“神”的存则俱存、伤则俱伤、损则俱损的同 一关系。中医学将这二者合而为一的形神关系概括为“形神合一”或“形神一体”。
  
    认识人的“形神合一”或“形神一体”,对于人的健康与疾病来说,它具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呢?它告诫人们:
  
    其一,人的健康要从二个层面去看:一是形体层面,即从物质、躯体、形骸、肉体的生物学的人去看;二是精神层面,即从情志、心灵、灵魂及其情绪的心理学的人 去看。也就是说,人的健康不仅是身体或器官的健康无病,同时精神情绪与心理素质也是正常无问题的,此即所谓的“身心健康”,否 则,就不健康或“亚健康”或“身心疾病”
   
    其二,对人的健康与疾病来说,“形体”与“精神”这两个层面是相互影响的,即当人体不适或有病时,构成 人形体内在的组织器官与外在的皮肉筋脉骨所表现出来的躯体症状,通过人的不良感受而影响自已的精神与情绪,而不良的精神与情绪反应又可加重躯体症状,如此 就形成形体——精神——形体的你响我应的恶性循环。若这种恶性循环过久,人体就会从一、二种症状产生众 多的症状,从某个系统器官的功能失调而产生多个系统器官的功能失调,甚至演变为器质性病变,陷入“四面楚歌”的痛苦境地。
   
    其三,如果患者已经陷入形体——精神——形体的恶性循环中而不可自拔时,其结果可能是:对于身体已经有 病的“已病”人群来说,它不仅会影响疾病的康复,而且还会加重其病情;对于还末检查或诊断出具体疾病的亚健康“未病 ”人群来说,就有可能演变成将要发生的“欲病”;对于已感到身体不适、或有具体检测指标而将要显露的“ 欲病”人群来说,就可能转变成显露在外的“已病”;对于那些性格认真、体质敏感型或喜爱钻“牛角尖 ”的人来说,就会使他们天长日久地处于“精神”猜“形体”,“形体 ”吓“精神”而惶惶不可终日的“无病呻呤”之中。
   
   其四,就临床特征而言,尤其对于“未病”的“亚健康”与体质敏感型及其抑郁症、失眠症等患病人群来说, 他们大多都有如下的三类症状:一是睡眠障碍(入睡困难、早醒、惊醒、似睡非睡、多梦、磨牙、盗汗等);二是精神症状(抑郁、焦虑、恐惧、紧张、强迫、叹气 等);三是躯体症状(如头身胸腹四肢的昏、胀、痛、酸、麻、软、肿、汗、燥、寒等)。这三类症状的相互影响,就形成睡眠障碍而加重躯体症状,躯体症状的剌 激而加重精神症状,不良的精神情绪与躯体症状反过来又导致睡眠障碍,从而就陷入了睡眠障碍——精神症状— —躯体症状的恶性循环之中,它们相互干扰与互为强化而久治不愈。这类患者因病史过长,可伴有轻重不同的多系统器官功能失调或某些器质性病变。
      
    总之,中医学关于人的“形神”与健康、疾病的关系说明,谨守“形神合一”的互亲、互济、互依、互存,形 成形与神、身与心的良性互动,对于人的健康与疾病来说,它是一种“未病”先防的防患於未燃,是人追求心身健康的自我修身养性;对 于“已病”患者来说,防止与阻断精神症状与形体症状的恶性循环,保持良好的心态与生活习惯,并进行合理的治疗,它将有利于疾病的 康复与转归。
   
    鉴於“形神合一”同一关系,中医学有谓“久视伤血,久卧伤气,久坐伤肉,久立伤骨,久行伤筋”的 “五劳所伤”之说,强调人体要劳逸结合,过渡劳累与过渡安逸,久而久之都会给人体带来伤害;同时中医还强调“五志所 伤”或七情所伤的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等情志变化对身体的影响,认为那些“喜怒悖其正气,思虑销其精神,哀乐殃其平粹 ”的反应过急、过久的不良情绪,它对人的伤害既是立竿见影的,也慢性持久的,所以要尽快地从这类大喜、大悲、大怒、久郁、久思、久虑中 “移情”出来;对于那些性格认真、不甚灵活的好强者来说,就要反思“易性”,改变一下自已的性格,因为 性格不但决定自已命运,同时它也决定着自已身体的某种健康状况或久治不愈,对此中医提出了“修性以保神,安心以全身”的养生方 法。对于那些“未病”、“欲病”与“已病”而陷入“心身疲惫 ”、“心身交瘁”的久治不愈的患者来说,应进行中医辨证治疗,通过改善其睡眠、纠正躯体症状、调整其情绪的综合治 疗,仍可收到良好的疗效。
 


本文是 蔡日初 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。

返回上一页


bannerbannerbanner